近日科技馆、博物馆的一些新闻:
- 上海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自然藏品进校园:12月20日,上海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自然藏品进校园新展“‘鱼’我同行”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开展,九件鱼类标本成为同学们课间研究的对象,同时还有科普展板以及同学们的树叶拼画、剪纸等作品展出。部分同学还学习了鱼标本制作并担任讲解员,后续学校还将围绕此策划教育课程、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 中国科技馆举办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12月4日至8日,中国科技馆举办庆祝“国际志愿者日”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依托“科学探路者”专家、学生、市民志愿者力量,面向不同群体推出形式和内容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2月7日至8日还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举办学术讲座等精彩活动.
- 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全民的科学中心”主题科普活动举办:12月9日至10日,该活动主场在辽宁沈阳举办,由中国科协等多部门共同主办,辽宁省科技馆承办。活动现场有沈阳师范大学的共创节目、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与企业科技工作者呈现的馆校合作剧目等,还发布了联合宣言.
- 浙江省科技馆获多项荣誉:2024年12月20日,浙江省科技馆在2024全国科学脱口秀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科学24小时》杂志荣晋“2024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榜.
- 益阳市科技馆第一届馆校合作交流会召开:12月29日,益阳市科技馆第一届馆校合作交流会“共创 共享 共育 共赢”圆满结束.
科技馆举办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对社会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
1.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通过专家讲座、科普课程、科学实验表演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前沿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如中国科技馆邀请院士等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分享最新科技发展,使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增强公众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科技馆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汇聚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能够让这些资源走出专业领域,走进大众视野,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群提供了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3.推动科技文化普及
活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更多人了解科学、感受科技的魅力,推动科技文化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营造了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如广州的“小小讲解员+专家讲解员”模式,让孩子们也能参与到科技知识的传播中.
4.增强社会凝聚力
吸引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增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培养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受助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5.助力科普事业发展
为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志愿服务,推动科普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探索出“产学研用”等新模式,打造了科普产品策源地,促进了科研与科普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普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6.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
为青少年提供了与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1. 装置结构与操作流程手动操作模块装置核心为可转动手轮及多层轨道系统。参与者通过转动手轮将代表“地表水”的小球沿轨道运送至顶部的“云朵”模型(模拟大气圈水汽聚集)。当积累足够多的小球后,触发感应···
科技馆互动装置“细胞的旅程”互动装置,这是一个结合生物学教育和沉浸式技术的创新项目。
科技馆中的“化石超市”互动装置,通常以沉浸式体验结合多模态交互技术,实现古生物科普的趣味化与知识渗透。以下是其核心设计要素及功能实现的整合分析:一、互动形式与核心功能化石清修与拼装:提供真实化石···
平衡测试不仅反映个体的肌肉力量与协调能力,还能揭示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及感官灵敏度,通过长期训练可显著提升平衡水平。
Copyright © 2023 自贡众擎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卫坪街道板仓工业园区金川路8号 蜀ICP备18033332号-1 网站地图 (XML)